Home | Professional | Books | Events | Sit Must Visit | Core-Discussion | Travel | Fun | Don't Forget | Tools | Contact
Random Connected Ideas
August 2004 | ||||||
Sun | Mon | Tue | Wed | Thu | Fri | Sat |
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
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
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
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
29 | 30 | 31 | ||||
Jul Sep |
udn-yam 年輕人笨蛋化 社會要完蛋?!
記者紀慧玲、賴至巧、梁欣怡/報導
昨天發表的一項調查指出,全球年輕人正在流行誰比誰更白癡。當未來的主人翁「笨蛋化」,大人們不免擔憂社會的前途就要完蛋。有這麼嚴重嗎?學者要大人別大驚小怪,與其動不動就搬出「一代不如一代」的感慨,倒不如好好想一想隱藏在「笨蛋化」背後的無奈。
兄弟三劍客變成死對頭
網路推波助瀾
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主任馮燕指出,這股比笨、比白癡的潮流應可追溯自10年前開始,周星馳紅透半邊天,大家都在討論為什麼?她推測,「大概是快到21世 紀,什麼千禧年、Y2K,搞得人心惶惶,大部分人把平庸的自己投射在周星馳身上,藉由哈哈大笑嘲笑他,也將對自己不夠傑出的不安發洩出來吧。」
「從嘲笑、譏諷到認同、流行,這一波全球比白癡的潮流就這樣流行起來,而且這是很容易搭上的潮流,人不必太有智慧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,這麼簡單的流行,為 何不加入?」馮燕說,接下來的網路文化更進一步推波助瀾,過去我們罵人家白癡是很嚴重的事,但現在講一個人白癡,言下似乎帶有疼惜的意味。
但在比白癡的流行背後,馮燕看到隱藏在人們內心深層的焦慮。她指出,現在的年輕人競爭力不如人、責任感不如人、創意不如人,年輕人壓力已經大到不知自己的前途在哪裡?跟上這波白癡潮流,至少可以不落伍。
可喜的是,馮燕也觀察到,年輕人並非人人如此。她在台大教書、兒子念建中,至少在她的學生、兒子和兒子的朋友中,她還是看到一些有思想、想要做一些事的人;有一部分的年輕人至少可以分辨白癡潮流只是好玩,絕非衡量自我的唯一尺度。
從心理衛生角度而言,馮燕說,承認大多數人是平庸的、小人物也有出頭天,算是蠻健康的事;「人可以不要有大志」、「人可以隨隨便便過一生」、「人就算不努力、不成功也沒關係」、「就醬吧」,愈來愈多人接受凡事「就醬吧」。
了解他們想法
「大人們應該努力瞭解青少年的想法,不要只覺得他們很怪!」政治大學教育學院長秦夢群表示。他說,現代社會的資訊發達、價值多元,青少年搞怪的動機與能力 確實比大人強,出現各種令人費解的行為,並不令人意外。行為會隨時代改變,反而是價值觀漸產生偏差,才是家長與社會應該關注的焦點。
秦夢群強調,大人應該以同理心看待青少年,與其動不動搬出「一代不如一代」的批評,不如先瞭解青少年的想法,從旁協助他。最重要的是,大人以身作則,建立青少年得以遵循的行為典範。
文藝人解讀,又是另一番光景。心理諮商專業醫師、作家王浩威說,社會價值、思想永遠不會只有一種主流,Dumb-ing反映的是一部分現象,但他相信,永遠有另一種「積極」力量存在。
年輕人有主見
王浩威說,我們跟上一代的人很早就被要求「積極」,現在的年輕人則看似凡事不經心,沒有壓力,但事情往往不是絕對的。年輕人可能耽溺在自己世界、想像氛圍 裡,但這些想像可能極具創造力,有不可思議觀念、想法,只是在同質性太高的同儕團體裡不會表現出來,或這一代大人不了解,但實際上年輕人是有自己的意見 的。王浩威說,這一代年輕人在現在的文化氛圍長大,可能更早感到孤獨,或可能更早學會逃避,但他相信也有人會更早認清目標,選擇波西米亞式的人生或投入競 爭,生命的價值與目標將提早「分道揚鑣」。
udn-yam
9:13:08 AM
記者紀慧玲、賴至巧、梁欣怡/報導
昨天發表的一項調查指出,全球年輕人正在流行誰比誰更白癡。當未來的主人翁「笨蛋化」,大人們不免擔憂社會的前途就要完蛋。有這麼嚴重嗎?學者要大人別大驚小怪,與其動不動就搬出「一代不如一代」的感慨,倒不如好好想一想隱藏在「笨蛋化」背後的無奈。
兄弟三劍客變成死對頭
網路推波助瀾
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主任馮燕指出,這股比笨、比白癡的潮流應可追溯自10年前開始,周星馳紅透半邊天,大家都在討論為什麼?她推測,「大概是快到21世 紀,什麼千禧年、Y2K,搞得人心惶惶,大部分人把平庸的自己投射在周星馳身上,藉由哈哈大笑嘲笑他,也將對自己不夠傑出的不安發洩出來吧。」
「從嘲笑、譏諷到認同、流行,這一波全球比白癡的潮流就這樣流行起來,而且這是很容易搭上的潮流,人不必太有智慧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,這麼簡單的流行,為 何不加入?」馮燕說,接下來的網路文化更進一步推波助瀾,過去我們罵人家白癡是很嚴重的事,但現在講一個人白癡,言下似乎帶有疼惜的意味。
但在比白癡的流行背後,馮燕看到隱藏在人們內心深層的焦慮。她指出,現在的年輕人競爭力不如人、責任感不如人、創意不如人,年輕人壓力已經大到不知自己的前途在哪裡?跟上這波白癡潮流,至少可以不落伍。
可喜的是,馮燕也觀察到,年輕人並非人人如此。她在台大教書、兒子念建中,至少在她的學生、兒子和兒子的朋友中,她還是看到一些有思想、想要做一些事的人;有一部分的年輕人至少可以分辨白癡潮流只是好玩,絕非衡量自我的唯一尺度。
從心理衛生角度而言,馮燕說,承認大多數人是平庸的、小人物也有出頭天,算是蠻健康的事;「人可以不要有大志」、「人可以隨隨便便過一生」、「人就算不努力、不成功也沒關係」、「就醬吧」,愈來愈多人接受凡事「就醬吧」。
了解他們想法
「大人們應該努力瞭解青少年的想法,不要只覺得他們很怪!」政治大學教育學院長秦夢群表示。他說,現代社會的資訊發達、價值多元,青少年搞怪的動機與能力 確實比大人強,出現各種令人費解的行為,並不令人意外。行為會隨時代改變,反而是價值觀漸產生偏差,才是家長與社會應該關注的焦點。
秦夢群強調,大人應該以同理心看待青少年,與其動不動搬出「一代不如一代」的批評,不如先瞭解青少年的想法,從旁協助他。最重要的是,大人以身作則,建立青少年得以遵循的行為典範。
文藝人解讀,又是另一番光景。心理諮商專業醫師、作家王浩威說,社會價值、思想永遠不會只有一種主流,Dumb-ing反映的是一部分現象,但他相信,永遠有另一種「積極」力量存在。
年輕人有主見
王浩威說,我們跟上一代的人很早就被要求「積極」,現在的年輕人則看似凡事不經心,沒有壓力,但事情往往不是絕對的。年輕人可能耽溺在自己世界、想像氛圍 裡,但這些想像可能極具創造力,有不可思議觀念、想法,只是在同質性太高的同儕團體裡不會表現出來,或這一代大人不了解,但實際上年輕人是有自己的意見 的。王浩威說,這一代年輕人在現在的文化氛圍長大,可能更早感到孤獨,或可能更早學會逃避,但他相信也有人會更早認清目標,選擇波西米亞式的人生或投入競 爭,生命的價值與目標將提早「分道揚鑣」。
udn-yam
9:13:08 AM
